中国登月第一人是谁?
中国登月第一人是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实现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翟志刚,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登月第一人的经历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杨利伟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他毅然投身全新的载人航天事业,为适应新的任务,他惜时如金,勤学肯钻,不到两年时间,考核成绩全部达到优秀。
中国第一位登上月球是谁,什么人
回答:杨利伟
中文名
杨利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5年6月21日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清华大学[28]
职业
航天员
主要成就
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
、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全国政协委员
出生地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军衔
少将
航天员等级
特级航天员
曾任职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杨利伟是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央候补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3]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所获荣誉
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
2003年11月07日,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36]
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8]
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外界评价
2003年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社评:杨利伟是这次“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看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的前景和希望。[25]
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
人物事件
2019年1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消息:2018年7月,杨利伟同志因达到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限,不再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根据组织安排正常转岗,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管理工作。近期,个别人在网络上恶意诋毁航天英雄,造谣诽谤杨利伟同志,这是对航天英雄、中国飞天第一人的严重污蔑和恶意中伤。对这种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并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中国第一登上月球的人
中国宇航史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5时,中国第一名宇宙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在太空中停留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旅行了约60万公里的航程。是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16点45分17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是中国第一个太空中行走的人。
世界宇航史: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但是返回地面时是奥尔德林先出的舱,因此正如他所说:“他是第一个从月球上返回的地球人”。
目前来讲,中国还没有宇航员在月球着陆,但已在计划当中。
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中国的航天事业如火如荼,如今也属于世界领先,这些名誉,都源于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大量投入,以及无数航天员的共同奋斗。
提到航天员,家喻户晓的是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这一职业虽然体面,但是背后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以及随时牺牲的可能,都让光鲜背后险象环生。
而航天员杨利伟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不同场地的模拟,终于成功进入太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众人都知道杨利伟是为中国航空立下汗马之劳的英雄,但却鲜少有人知道他背后的女人——张玉梅。
担任航天员,首要就是要面临超乎想象的压力以及频繁苛刻的训练,与亲人常常分离。值得庆幸的是,杨利伟遇到那一个能够与他携手渡过难关的人——张玉梅。
飞行员与人民教师
杨利伟从小都称得上“别人家的孩子”,一路凯歌成为飞行员。他的父母曾经对他说,“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杨利伟一直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在读书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点学校尖子班,又参加了许多数学竞赛,屡次获奖。
不过,杨利伟心中一直根植着军人梦想,在他高中成绩出类拔萃时,原本可以报考地方大学,他却毅然选择了梦寐以求的军营。
在学校选飞时,18岁的杨利伟因为条件优异,又怀揣军人梦,最终被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录取。经过不断地学习,杨利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歼击机飞行员。
然而时运不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百万大裁兵”的潮流,杨利伟面临着是否继续飞行员梦想的抉择。
面对众人的劝阻、同事的改行,杨利伟还是坚定自己心中的梦想,决心飞行。组织看到他坚定不移的态度,于是派遣他到成都空军某部。
飞行员的确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试飞后多次换场地,更是对于飞行员的家属,带来莫大的考验,聚散分离实在是家常便饭。杨利伟的飞行员身份虽然注定聚少离多,但是在母亲同事的介绍下,杨利伟还是找到了能够体谅这种辛苦的另一半——人民教师张玉梅。
1990年两人喜结良缘,但没想到仅仅在两年后,杨利伟夫妇将面临新一轮、更为艰巨的考验。
爱女病逝
1992年杨利伟被调往了成都空军某部,然而由于场地在深山老林处,环境和住宿条件都比之前的差,爱人张玉梅也因新环境无法找工作。
还好张玉梅能够体谅丈夫的工作条件,从来没有抱怨,更没有向丈夫哭诉,增加隐形的负担。这一善解人意的举动,为杨利伟能有动力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提供了莫大的信心。同时恩爱不疑的两人,还在婚后育有一女。家庭的圆满与幸福,为杨利伟能够安心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住宿条件、工作环境的恶劣已经带来了不少困扰,然而更艰巨的是,当时的场地,气候条件较过往而言,更复杂多变,对于杨利伟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若是仅仅有环境和学习压力也就罢了,但让人痛心的是,仅仅在几个月后,杨利伟夫妇两岁多的女儿,就因病去世。
孩子在出生后,获得了夫妻俩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二人算得上是尽心竭力,倾尽心血。孩子的到来,也为整个家庭添增添一丝生机。然而女儿病逝后,一家三口的欢乐瞬间化为泡影。对于事业起步的杨利伟,以及陪伴丈夫深入山岭的张玉梅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活依然要继续,理智让夫妻二人携手并进,两人强忍着伤痛,又来到了改装新机的训练场。
在新的训练场中,依然是环境极端恶劣,在夏天甚至能够达到40多度,飞行员身上的装备被烤的滚烫,稍不注意,飞行员的皮肤就会被烫出血泡。杨利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下,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去照顾家庭。张玉梅体谅丈夫的艰辛,默默地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只为丈夫能够专心飞行。
航空飞行员
在1996年,全空军有1500名飞行员参加航天员的海选。最终,两年之内,筛选出14个人。而飞行具有天赋,又不怕吃苦的杨利伟,赫然在列。
比起飞行员而言,航天飞行员的选拔训练更为严苛艰辛,而且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张玉梅毅然决然跟随丈夫,在荒山野岭外,照顾丈夫的起居,陪伴他,患难与共。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两人在杨利伟成为航空飞行员前,还拥有了第二个孩子。在杨利伟无法分身时,妻子张玉梅也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任务。
直到后来,张玉梅意识到,即使整日流泪,再如何担心丈夫也无济于补,于是张玉梅学习了相关的气象知识,成为半个气象专家,能够根据天气能见度判断是否能够飞行,让自己更能明白丈夫的行业,也更确定丈夫的安全。
这样夫妻共同进步的力量,深深地影响到了杨利伟。张玉梅渐渐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使得杨利伟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航天飞行训练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利伟最后圆满完成任务,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其实杨利伟能力卓越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他最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之中,圆满完成任务,都源于他妻子与他,在生活中的美满与幸福,让他能够后顾无忧地准备这项伟大的事业。
据知情人说,张玉梅与杨利伟在婚后,从来没有发生过较大的争执,都尽量互相尊重着对方。而在杨利伟跟随部队四处奔波,从南到北,从荒漠到海岛,张玉梅都义无反顾地紧跟丈夫的脚步。甚至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张玉梅也没有因此去耽误丈夫的工作。
最后张玉梅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为了部队资料员,与丈夫一同在北京航天城工作。
作为飞行员背后的女人,固然能够享受到丈夫的荣誉与光环,但是也肩负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难处。丈夫杨利伟也深有感触,总觉得欠妻子太多,在一年春节时,当着一众亲朋的面,将一首《懂你》送给妻子,张玉梅感动得泪流满面。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是谁?
中国人还未登上月球
扩展资料
地月关系
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潮汐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陆地,帮了很大的忙。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地球上之所以看到月球的半面,这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严格相等,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呢?让我们来看看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卫星的状况,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严格相等,看来这似乎是存在什么内在联系的。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10月22日,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海水的自然涨落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当月亮到达离地球近处(称为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科学家已经就潮汐对地震的影响猜测了很长的时间,但还没有人论证过它对全球范围的影响效果,以前只在海底或火山附近发生,地震与潮汐才呈现出比较清楚的联系。研究者发现,地震的发生与断层面潮汐压力处于高度密切相关,猛烈的潮汐在浅断层面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很大,达到大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发生的地震的几率也越少。
该文章的作者伊丽莎白.哥奇兰说:“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起潮落,地球本身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也发生变形。猛烈的潮汐在地震的引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震发生的时间会因潮汐造成的压力波动而提前或推迟。”
该文章另一位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约翰.维大说:“地震起因还是一个谜,而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解释。我们发现海平面高度在数米范围内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会显著地影响地震发生的几率,这为我们向彻底了解地震的起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哥奇兰等人首次将潮的相位和潮的大小合并计算,并对地震和潮汐压力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计算方法来自于日本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的地震学家田中。田中从1977年至2000年间全球发生的里氏5.5级以上的板块间地震中,调查了2207次被称为“逆断层型”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等记录,以及与发生地震时月球引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地震发生的时间,与潮汐对断层面的压力有很高的关联性,月球引力作用促使断层错位时,发生地震次数较多。
田中认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导致地震发生的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的作用力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是地震发生的最后助力,相当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资料月球(地球的天然卫星)_百度百科
中国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中国第一位飞上月球的航天员是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天空。神舟五号飞船经过绕月球14圈之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杨利伟随即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还是非常好的,说明杨利伟登月是非常成功的。
随着返回舱着陆,杨利伟登月也宣告结束,所以杨利伟登月时间是03年10月15日9时至16日6时23分。杨利伟承载着我们的骄傲,登上太空,但是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还不能骄傲,因为我们只是登上了太空,而没有在月球上着陆,但是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登陆月球。
杨利伟登上月球的意义:
1956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2003年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顺利抵达月球,杨利伟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中国人,意义重大。
没有西方国家的帮助,中国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不容易。杨利伟也成为当时世界的焦点,他的顺利返回地球,更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
2003年杨利伟安全返回地球,这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之后的若干年里,中国又出了不少的新宇航员,比如景海鹏,曾3次上天,而人们发现杨利伟自从回来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再也没有上过天。
上述文章内容就是对中国月球行走第一人和中国第一名登上月球的人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其他更多疑问请关注华展网。
标签: 中国月球行走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