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图!这些都不是婴儿湿疹,妈妈们一定要记住!
湿疹在小婴儿里面虽然很常见,可如果把宝宝身上突然冒出的皮疹一概当湿疹来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婴幼儿常见的皮疹不外乎湿疹、热疹(痱子)、幼儿急疹、荨麻疹、婴儿痤疮等,那应该如何简单辨别区分呢?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大多数宝宝在2-6个月时开始出现湿疹,在喝配方奶的宝宝中更常见。
湿疹的特点:发红、干燥、连片、脱屑、有明显瘙痒,严重时会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渗水、结硬痂、轻微红肿等。
这张图比较典型,符合上面列出的婴儿湿疹的几个明显特征。
细看皮肤很干燥,而且出现皮屑,红疹连成一片。
这个宝宝脸上的湿疹已经很严重了,结硬痂有皮屑,皮损厉害,有小裂口。
湿疹的治疗:轻微的湿疹一般不需要用药,清洁皮肤后涂抹低敏度的润肤霜就可以了(丝塔芙、郁美净等);另外还可以购买无激素成分的婴儿湿疹膏涂抹。
热疹也就是常说的痱子,夏天比较常见,但是其它季节也同样会出现。在闷热环境下,出汗后汗液停留在皮肤表面不易蒸发,刺激皮肤后出现热疹,继发感染后还会形成脓疱疹。
热疹的特点:受热后出现,密集颗粒样丘疹,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有时会呈针头大小圆而尖形的浅表性小水疱或脓疱,所以有人会根据这些特点把痱子分成红痱子、脓痱子等。婴幼儿热疹常见于头面部、脖颈、躯干等处
这是典型的红痱子,热疹都是凸出皮肤表面的,摸上去有颗粒感。
这是宝宝胸前长出了大片热疹,应该与平常穿太多有关系,说白了就是捂出来的。
这张图片中宝宝脸上是较典型的脓疱疹,出现热疹后如果没有控制好严重下去继发感染就会形成脓疱疹。
这张图里宝宝脖子上的热疹已开始连成一片,尽管如此但还是能看出有粒粒小疹子存在,这种情况在1岁内的婴儿里面比较常见,民间习惯把这叫“淹脖子”。
热疹的治疗:首先要加强护理,别再让宝宝受热了,出汗后及时清水擦拭清洗干净,然后抹上水性润肤霜或者涂抹液体痱子水(勿用痱子粉);如果热疹严重的话,可以外用一些收敛、消炎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注意别让宝宝抓挠皮肤。宝宝出现脓疱疹这类严重皮肤问题的话,建议最好去医院,以免溃破后造成更严重后果。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6个月-2岁是幼儿急疹高发年龄。
幼儿急疹特点:在孩子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
这是躯干部位的幼儿急疹,和痱子很像。
这是面颈部位,虽然严重但是消退也快。
这是大腿部位的急疹,与痱子区分的话,只需看宝宝出疹前是否有发热超过3天。
幼儿急疹的治疗:无须任何治疗,一般持续3天左右后会自然消退。诊断时切记是高烧持续3天以上退热后随即出现的红疹子,也就是“热退疹出”。
婴儿痤疮一般以新生儿痤疮最为常见,其原因是胎儿时期经胎盘传至婴儿体内的母体激素水平开始降低所致,随着婴儿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皮肤就会迸发出小疙瘩样的痤疮。
新生儿痤疮特点:发生在出生后数天至4周以内,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以丘疹和脓疱为主,偶见黑头粉刺,少见结节和囊肿。丘疹、脓疱和黑头粉刺一般在数周内消退。
婴儿痤疮的治疗:随着长大一般会自行消退,无须治疗。但是要加强护理,注意不要捂热。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也叫风团。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有时也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与过敏有关。
荨麻疹特点:常先有皮肤瘙痒,抓挠后出现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高出皮肤界限不清,逐渐蔓延融合成片,一般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图中是大腿根部抓挠后出现荨麻疹,可以看到明显的小风团。
图中宝宝手臂上的风团已经逐渐连成片了。
荨麻疹的治疗:孩子出现偶发性荨麻疹症状较轻的话一般不需治疗,情况严重建议立即就医;反复出现荨麻疹最好找出过敏原,可以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测。
宝宝出皮疹除了上面说到的这几种常见类型外,还有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当宝宝皮疹情况严重且自己无法判断的时候,别胡乱用药了,还是尽快送孩子去看医生才是上策哦。
婴儿湿疹图片?
婴儿长湿疹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湿疹又分很多种类,如果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湿疹也很难更好的给宝宝预防或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婴儿湿疹图片吧。
01
脂溢型:这种症状多见于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常发于婴儿的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头顶是厚厚的黄浆液性痂的情况。有时,还会出现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的症状情况。
02
渗出型:这种症状多见于3-6个月的较体型肥胖的婴儿,通常是两颊可见对称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小水疱及红斑连成片状,有破溃、渗出、结痂,发作时创口有淡淡的脓水流出的症状情况。
03
干燥型:这种症状多见于6个月-2岁的小婴幼儿,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斑片状密集小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的症状情况,通常无渗出,但是这种症状的痒痛感会相对前两种病症稍重一些。
04
尿布湿疹:因为尿布的尿液和脏污等物质的积蓄,有些宝宝极易感染尿布湿疹。尿布疹常由于湿尿布对娇嫩的皮肤摩擦而形成,也称之为:过敏性接触湿疹(或皮炎)。尿布疹有时也常在腹泻后出现。因此,尿布应经常更换。
05
摇篮湿疹:这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皮疹。出生后不久的婴儿就可能在他的头皮出现这类皮疹。通常表现为头皮上的鳞状死皮。虽然它看上去并不十分美观,但大多数新生儿不会受到它的影响。
口水疹和湿疹傻傻分不清?一图教你区别,一文教你应对
”宝宝的嘴角为啥亮晶晶?哦,又是口水……”
“嘴巴边上一圈都红了,口水太多了!”
“烦,不知道涂什么,宝宝还要去抓”
说起口水,轻则一天换N块围嘴/N件衣服,重则红红一片的口水疹,又痒又肿,口水疹不是病,但发出来够折腾,谁家娃得过谁知道。
关于口水疹,爸妈关心的都在这里,看看有没有解开你的疑惑。
宝宝为啥易得口水疹?
口水疹就是口水流啊流,流淌到嘴角、脸颊、脖子甚至前胸,自带的腐蚀性消化酶把皮肤的角质层腐蚀了,导致皮肤发红、发炎,起丘疹,还很痒痒。
至于原因嘛,谁让他是个宝宝呢?口水疹此时不作妖,更待何时:
口水疹和湿疹的区分:
“那和湿疹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发红色的疹子,都痒吗?”
手把手教你区别:
如何处理口水疹:
一个字:勤。
1、既然宝宝口水分分钟满溢,围嘴备上一打,湿了就换。
2、看见口水就轻轻吸干,保持嘴巴周围和脖子干爽。这里的重点是轻轻吸干,而不是用力擦,最好是用全棉的围嘴或小毛巾。
3、衣服、枕头或被子被口水弄湿,勤洗勤晾晒,避免滋生细菌。
4、可以涂氧化锌或凡士林或其他油脂,起到隔离皮肤和口水的作用。
5、让宝宝少吃手、吃奶嘴,免得口水滴滴答答。
6、不要捏宝宝的脸,这也会刺激口水分泌。
7、口水疹严重就要去医院,遵医嘱用药,如果怕宝宝去抓或吃进药膏,可以趁他睡着了涂抹。
8、适当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长牙后吃得稍微硬一点,少一些半流质食物,都让口水“出口转内销”,缓解口水疹。
9、勤剪指甲,以免宝宝去抓去挠时弄破皮肤,引起感染。
其他小细节:
1、橄榄油是块砖,哪里需要搬哪里?
如果你怕其他东西涂了会被宝宝吃到嘴巴,橄榄油还真的可以哪里需要搬哪里。涂嘴边就很合适,吃进去也没事。
不过最好是趁他睡觉时涂,别问小南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白天油蹭得到处都是。
2.考虑一下奶粉过敏。
有的宝宝在护理方面完全OK,但嘴边还是发疹子,排除其他原因后,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最好去医院确诊一下,对症缓解。
总之,等到宝宝慢慢长大了,吞咽功能、嘴唇闭合功能、口腔容量都增强了,牙齿也长出来了,口水疹会逐渐消失的。
加油!
婴儿湿疹图片,婴儿湿疹一般是怎么样子的
婴儿湿疹一般湿疹可分为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
1、干燥型:干燥型从字面上看就是指湿疹在婴儿皮肤表面只会是红色小班或红色丘疹,可能会伴有皮肤红肿,同时在湿疹表面会有一些碎屑,结的痂也是干的,会很痒。
2、脂溢型:这种类型的湿疹主要表现就是皮肤潮红,在转为丘疹阶段时会渗出淡黄色液体(有粘连性),相比较干燥型来说,它结的痂就是黄色的很厚很硬,难去除。脂溢型多出现在眉际、鼻子和耳后,不会很痒。
3、渗出型:这类多见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且比上两种严重。初期多在脸颊部位,红斑状态,分界不明显。且红疹上会有针尖大丘疹或水疮,还会有皮肤肿胀现象,婴儿挠抓后后又黄色脓液渗出或带有血。除此外,还会有向四肢蔓延的趋势,较容易激发皮肤感染。
上述文章内容就是对婴儿湿疹图和婴儿湿疹图片和症状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其他更多疑问请关注华展网。
标签: 婴儿湿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