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代表作(曹丕的代表作七言诗)

华展网 135 0

曹丕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那么,曹丕在文学上都有哪些成就呢?

01

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其诗仅存二十余首,全部是乐府。以《薤露行》《蒿里行》为代表的诗作,描述了汉末战乱和人民的疾苦;以《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作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求贤如渴的宽阔胸襟,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曹操不仅仅是政治军事统帅,也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02

曹植才高八斗,就文学成就来说,是“三曹”中最突出的。其生活和创作以公元二二零年曹丕称帝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其前期诗作《赠丁翼》《名都篇》《白马篇》《薤露篇》等等,都表现了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其后期诗作《七哀》《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等,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对政治上相互倾轧的愤懑和抗争的思想。

其诗不仅精神慷慨,而且艺术性很高,是建安文学杰出的代表,又是五言诗的奠基者。

03

相比于曹操和曹植,曹丕在文学上成就差得很多。

其由于宫廷生活的限制,在政治和思想上趋于保守,诗歌题材狭窄,缺乏风力。现存诗约四十首,描写游子思妇的居多。

其中,《杂诗》《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是比较好的作品。

《燕歌行》二首,描写一个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其一尤为出色: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qiongqiong)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写景抒情都很细腻,语言清丽,艺术上很成功。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

梁肖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魏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

但他逐句押韵,说明七言形式还未成熟。

曹丕的风格纤弱,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是很中肯的评论。

而其所撰写的《典论》是一部政治, 社会 ,道德,文化论集,是曹丕关于国家一系列大事的论文总集。但可惜的是,大多已经失散。仅其中的《典论.论文》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对后世研究当时的文学思想,意义重大。

曹丕自己的诗歌创作成就不高,但他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曹操主要作品,万里行、度关山、对酒、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诗20多首,反映末动乱 社会 与百姓苦难,诗20多首,部份记录汉末董卓之乱混乱 历史 。曹植,推动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散文同样具有情兼雅怨,丰富多样,才华出众,文采飞扬。著名文章有七哀诗、白马篇、门有万里客、洛神赋等,因文学上的造诣而与曹操、曹丕称三曹。曹丕,于公元22年废汉自立是魏武帝,诗形式多样,有四、五、六、七言诗,多为抒发对人生感慨和人生哲理诗,游乐宴游诗。代表作品有典论、燕歌行、登城赋、陌上桑40余首,抒情意浓、含蓄深情的佳作。

提到三曹,就不得不提到建安文学,很多人知道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在建安七子之上,处于建安文学顶端的人物正是三曹。如果说到文学上的成就的话,成就最高的无疑是七步成诗的曹植,三曹之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也是曹植。 但要说到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的话,则非曹丕莫属,所谓领袖不是作品最多,而是影响最大,这不仅限于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包括对于建安文学发展的影响。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哥哥曹昂去世之后,曹丕就成了爵位的继承人。曹操去世以后,曹丕继承了爵位,并接受大汉“禅让”,成为了魏国皇帝。这位开国之君在位时间并不长,只有五年零七个月。其政治追求也不同于曹操,他崇尚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当时北方已经统一,士族大家和豪强已经和曹氏政权达成了一致,表示听从指挥,因此曹丕就改变了曹操打压士族大家,重用寒门子弟的做法,在政治上对于士族大家采取了妥协的策略。因此在政治和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最主要的军事成就就是打压青州、徐州的豪强势力,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在政治上,曹丕轻刑罚、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算是一位政治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他自己也一直试图将自己打造成明君的形象。

在文学造诣方面,曹丕在《典论·自叙》中,对于自己的文学修养有过评价: “背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当然这里面有曹丕自夸其德的嫌疑,在陈寿所著的 《三国志-文帝本纪》中,说曹丕著作:“ 所勒成垂百篇 ”。说明曹丕的诗作颇丰,没有前期的积累,想要提笔成文那是不可能的。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了解到曹丕博览群书、见识不凡、著作颇丰。

他的《典论》一书现存三篇,其中《论文》为重要的文学批判文献。

重视文学是当时一般的看法,但以曹丕的身份和地位,发表这样的议论又如此强调,则可以说明他在提倡文学、鼓励著述的用意。建安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曹氏父子,尤其是曹丕的提倡和领导。 当时很多文人被曹操所接纳,在邺城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这个集团的顶端,是曹操高高在上,而曹植又年轻不足以服众,因此建安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是曹丕。 曹操是提拔文人雅士们做官,曹丕和曹植则是和他们交朋友,曹丕重视他们的文学创作,提倡和鼓励的作用更为明显。

曹丕自己作诗更倾向于民歌化,在通俗语言的作用上更加努力,因此尽管才华不及曹植,但在建安文学的民歌化这一特点上,曹丕的诗作表现的十分突出。 不加雕饰、如同白话,是曹丕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

这些语言几乎和汉乐府民歌的语言没有分别,通过字面的意思,就很容易让人理解,因此才会广为流传。

在诗作创新上,曹丕也走在了整个建安文学集团的最前面。 曹丕最出名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当时还没有文人做这方面的尝试,同时曹丕所创作的六言诗也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其他人当时不过刚开始尝试而已。诗作的形式多样,是曹丕有别于他人的突出特征。

另外,曹丕的诗作中有很多描写男女相恋和离别的题材,好像只要是言情的题目,曹丕都不肯放过,有的还是带别人言情。

因此,曹丕文学成就尽管气势不如曹操,才思不及曹植,但对于建安文学,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对建安文学的创新,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对于建安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

一个人的 历史 ,一家之言。

子桓写诗不如他爹和他弟,但子桓是很出色的评论家。

他写的《典论》,有很多段我们都是要求背诵的。

最最最最重要的,《典论》是我国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

很可惜,丢失了很多。

现在只剩下《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

《典论》说起来有点陌生,但提到一些观点一些词,你就会发现你对它一点也不陌生。

1、文人相轻

这个词就出自《典论》,是子桓写的。论文篇的第一句: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2、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也是子桓写的。就是说各自以自己的长处,轻视别人的不足之处。

3、学无所遗

形容学识渊博,无所不晓。

4、辞无所假

写文章时用词有所创新,没有因袭前人。

5、理不胜辞

指道理不能胜过文辞,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6、贵远贱近

重视相距远者,轻视相隔近者。

7、向声背实

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

这七个都是成语,全部出自子桓《典论·论文》。

除此之外,文气论也是子桓正式提出的: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后来两晋直到明清,文气论一直在发展,刘勰、陈子昂,韩柳,都是发展者。

子桓还深刻认识到文学的价值,他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还有,建安七子的概念,就是从《文论》来的: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不得不提的就是子桓的《燕歌行》,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因为不了解,所以觉得曹丕没有成就,说起来也真是替子桓难过呢。

此外,我还在这个问题下的其他回答中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有人竟然认为曹植不咋滴,说《洛神赋》也就一个“凌波微步”,煮豆燃豆萁不过是打油诗……

《洛神赋》被世人记住的,不仅仅一个段誉会的武功凌波微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轻云蔽月,流风回雪,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很著名的一句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子建的《白马篇》。

总得来说,不读书真可怕。更可怕的是,他还觉得自己睥睨全天下。

-----------丸------------

文:祁门小谢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汉末一直是儒家思想为主流。东汉末年适应于 社会 的变化,除儒家之外,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等各派思想又都有所发展,这是一个思潮奔涌的时代。

汉末三国时期的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建安文学以魏国为主,而曹氏父子三人除了爱好文学、招揽文人之外,自己本身就是文学创作者。建安文学广泛接纳 社会 现实承继汉乐府,是现实主义流派的发展高潮。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评价建安文学时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建安风骨”。汉末喜评文学之风气,表现文学之精神。正是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倡导当时文学之抒情化、个性化。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以乐府歌辞反映现实,表现了雄主壮志和坚强进取,其作品中满是慷慨悲歌的抒情气息。曹操的诗与文都是简洁朴素,不再像汉代的宏文大赋那么铺张堆砌,在质朴的文笔中带着气魄与锋芒。

三曹中的曹植则是建安时人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作品中流露出非凡的才华,诗、文、赋具全。钟嵘《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灵气。曹植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同时代的作家中表现出超凡的艺术气质比如说贴切的比喻、精致的词藻等等。

曹丕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作者。他的作品《燕歌行》是诞生于汉代旧乐府题目之上,新起形式,逐句押韵的一种新的形式,即七言诗。曹丕善作诗而且写情动人,善作文而既通俗又清丽。三曹之中唯有曹丕写了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典论》,这是现存最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曹丕把文学的地位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这对文学的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推进作用。

曹丕虽然没有曹植的天赋与才华,没有曹植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但曹丕对于文学之深刻认识远胜于曹植。

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时局比较动荡的一个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学也表现出了动荡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个时期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建安文学,说起建安文学,最有名的莫过于建安七子和三曹,以及代表建安时期整个 社会 ,审美,文学等的“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文学对以后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的文人也大都彰显出他们独立的人格特征,人的 情感 表达也有了更加多样化的特色。

三曹主要是指的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曹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样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心有济世安民的情怀,所以诗歌也具有豪迈雄壮的特点。同为三曹的两兄弟曹丕和曹植却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二人风格趋于文雅,曹丕文武双全,曹植天赋则多表现在文学这一方面,而本文则着重说下曹丕,根据《三国志》记载曹丕八岁就能写文章,具有很大的天赋,博古通今,经史子集全都精通,善骑射好击剑,他自己也在《典论论文》中说“八岁而能骑射,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三曹他们虽然不是纯正的文人,但是他们对于文字的热爱,对于文学的热爱,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前面说到曹丕会射箭善属文,文武双全,但是和曹操古直悲凉的文风不同,他心思细腻,是个文艺男青年。思维比较缜密,行文做事等各方面也都比较细心,这样的性格也适合他继承父位。

曹丕在诗赋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他的诗赋文风委婉细腻,像他的五言诗《十五》“登山而远望。溪谷多所有。楩柟千余尺。众草之盛茂。华叶耀人目。五色难可纪。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号罴当我道。狂顾动牙齿。”虽不及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般豪迈悲壮,但是诗文流畅委婉,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他的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的创作也代表诗歌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他的七言诗《燕歌行》虽然仅存两首,但是却是文学史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也被称为七言诗之祖。

说起曹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得不说的当属于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著作《典论论文》代表着曹丕文学思想的正式形成,也说明了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以上说明曹植在建安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丕与曹操、曹植虽然并称三曹,但是相对于曹操和曹植在文学作品上的高产出,以及部分代表作的高光表现,曹丕显得并没有那么突出,世人记住的更多的是他的政治成就。

然而既然能够与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那么曹丕的成就也是不可低估的,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曹丕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包括诗歌、散文、赋和文学理论等方面。

诗歌

诗歌主要代表作有《燕歌行》,《燕歌行》是曹丕自创的拟燕地歌曲,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七言诗;而他的五言和乐府诗也同样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证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而尤以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两句最为经典。

曹丕的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散文

散文方面,其中诏有七十五篇(包括残文)、书有三十七篇(包括残文)、令有二十六篇(包括残文)、论有六篇、策有四篇、序有四篇、表文有三篇、铭有三篇、连珠有三篇、策文二篇、议有一篇、教有一篇、诔有一篇、祝有一篇、制有一篇、其它类散文八篇,各体制的散文总数有一百七十六篇之多,可谓佳作甚多。

曹丕的散文体制全面、涉猎广泛、内容上有所拓展,作者将心绪与情愁,叙写于字里行间。同时能突破体制的约束,抒情怀于笔端,散文中融入了作家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感悟,处处流露出语切情真、徘徊动情之语,常常能触动人心。故所以被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行情风格浓厚。

曹丕所创作的赋总计二十八篇,以抒情和咏物为主。在体制方面,一改汉赋的鸿篇巨幅,改为短小精悍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内容以真情的笔触,触摸到 社会 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赋的内容涵盖生活纪实、行写情怀以及体物感物。曹丕的诗歌笔法影响着其赋的风貌,诗体之赋为其赋作品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标志性意义。

文学理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太子时,文中要点有:

①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

③肯定文学的 历史 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是三国时期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的文学风格以贴近生活、 情感 丰富、言语朴实无华为主要特点。曹丕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天赋,但是因为在与曹植竞争皇位的过程属于胜方,所以世人皆以为曹丕无情无义,皆忽略了曹丕的文学天赋以及极高的文学成就 。

曹丕的文学成就主要分为 诗、赋、文、理论 四大方面。下面主要介绍:

(剧照)

一:诗词方面

曹丕在诗词颇有建树,七言诗、五言诗以及乐府诗刚柔并济,擅长描写男女情爱,征夫怨妇体裁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细腻动人, 《诗品》评论曹丕的诗直率就像说话一样,使人能够直观的体味诗词中所蕴含的 情感 。而且曹丕写有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篇七言诗--《燕歌行》,并且曹丕对七言诗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所以曹丕敢于创作不同题材的诗词,其诗词 探索 能力与其为政能力不相上下。

二:赋

赋体裁盛行于汉朝,辞藻华丽铺张陈述。但是, 曹丕所写的赋一改汉赋巨大的规模,丕赋短小精悍,同样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感情真挚动人,言语朴素。 曹丕现存有赋二十八篇,主要以抒情咏怀,或者描写事物如《柳赋》《槐赋》。总体来讲,曹丕的赋以情怀为主如《寡妇赋》《永思赋》,紧密贴近现实生活如《出猎赋》《登台赋》,贴近时代的发展。

(登台赋原文)

三:文章、理论

曹丕肯定了文章的价值 ,并且曹丕的文章散文尤其出色, 主张“文以气为主”, 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向使曹丕写作散文时总是将自己的感情束缚在字里行间之中,用散文体现出自己的感情。而且曹丕对文章的体裁和特征进行了总体概括,使散文具有章法。曹丕传有数量及其丰富的散文,包括残文诏有七十五篇,书有三十七篇,令有二十六篇等等。文章写作方向非常广阔。但是, 曹丕的散文主要以描写 情感 为主,笔法细腻,角度新颖。曹丕在诗词歌赋中所表现出来的细腻的感情与深情无一例外的表现在文章之中。

所以综上所述,曹丕在诗词歌赋文学以及文学理论都具有非常之高的造诣,曹丕的细腻 情感 以及朴实无华的写作手法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展现。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建安七子,三曹也是建安文学的风云人物。

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等句,小儿皆能口诵,他的《龟虽寿》,读来让人慷慨激昂。曹植的《洛神赋》让人心向往之,《铜雀台赋》读来抑扬顿挫,美不胜收。

似乎曹丕在文学上就逊色多了。

然而曹丕的文学之才并非浪得虚名,相比于父亲和兄弟,他的文学才华似乎黯然失色,是因为他的长处不在诗歌,而诗歌,在文学体裁中较易传播,受众面广。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中有“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句,颇显其柔肠。他的《秋胡行》中“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语,又具人君之风。

曹丕的诗歌才能被其父、其弟掩盖。但他的文学论述之著《典论》却大放光芒。

《典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篇文学专论,也是汉魏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分、文学的价值等颇为重要的问题。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文学和其他著作的区别,研究了文体对风格的要求,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文体论。

曹丕还在文章中提出了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旳解答还比较简单,但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继续 探索 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之功是不能埋没的。

故尔,若不单论诗歌之才,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是深远的。

也许,曹丕若不为人君,估计也会出产更多精彩文章,然而,帝王之业毕竟不能专主诗词之道,这也许是曹丕之所以为君,曹植之所以为王的必然吧。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文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他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组织者,他的文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史开辟了新的一页,他的文学创作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一、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组织者

邺下文人集团是曹操罗致创立的,但曹丕和曹植因其地位和才华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和实际组织的作用。曹丕和曹植都曾经谈论建安七子,从他们的著作可以看出,曹丕同七子的关系较之曹植与七子的关系更为密切,曹丕在给吴质的信中曾提及他们一起吟诗作对、游玩出行,诸子也有言其当时同曹丕通宵达旦在一起赋诗的,例如刘桢曾作了四首《赠五官中郎将诗》。为了纪念七子,曹丕亲自“撰其遗文,都为一集”。他说,在编纂七子遗文时,“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此言亦当是其真实心情的写照。曹丕在这个过程对七子的文集做出了详细的对比和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学理论,可以说,七子之文得曹丕之力而流传不失,曹丕因七子之文成其文学理论。

二、理论创建

曹丕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文学评论的人,开创中国文学批判史的先河,他的《典论》是中国 历史 上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他的文学理论有这么几个比较有代表性:

1、审己以度人

曹丕深知文人的弱点,提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个著名理论,曹丕认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前提是评者必须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审己度人,客观地认识别人的著作。曹丕认为自己正是以这种态度避免了“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避免了“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因而能对七子做出恰当评价。

2、文非一体

文非一体即:

讲的是文章的 社会 属性是一样的,但体裁、形势却是多样的。“本同”就是本质相同,为文的目的相同,如其所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末异”是为了说明在艺术上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或批评不同的体裁的文章。

3、文以气为主

文章风格,人各不同,自然形成,不能强求一律,曹丕把中国哲学领域的气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提出文气的概念,从而赋予文学以风格的要求。

4、高扬文章的功能

曹丕在典论曾提及:

这里从两个方面谈及文章的 历史 作用:一是对国家来说,把写好文章提到了“经国之大业”的高度;二是对个人来说,把写好文章视为“不朽之盛事”,因为人的寿命、富贵皆有一定的限数,而文章却是长久流传的,所谓“建安文章千古在,王侯霸业成枯骨”。

三、对七言诗的发展

在汉魏时期,七言佳作以曹丕为先,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祯曾说曹丕的《燕歌行》系“唐作者之所本也”,陈祚明更称《燕歌行》“七言一句一韵体”,认为“后人作七古,句句用韵,须效此法”、可见,曹丕是中国文学史上七言律诗的奠基人。

曹丕的代表作(曹丕的代表作七言诗)-第1张图片-华展网

曹丕有哪些著名的诗词 曹丕的诗词精选

曹丕的诗词主要作品:《短歌行》、《燕歌行》、《芙蓉池作》。

1、《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2、《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辞归鹄①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 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3、《芙蓉池作》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曹丕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什么

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煌煌京洛行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善哉行·其一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清河作诗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方舟戏长水。 湛澹自浮沉。 弦歌发中流。 悲响有余音。 音声入君怀。 凄怆伤人心。 心伤安所念。 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 双飞翔北林。

燕歌行二首·其二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

上述文章内容就是对曹丕的代表作和曹丕的代表作七言诗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其他更多疑问请关注华展网。

标签: 曹丕的代表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