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诲人不倦》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唯上知①与下愚②不移。
①上知:上等的智者。
②下愚:下等的愚人。
2.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3.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
①文:历史文献。
②行:社会实践。
③忠:待人尽心竭力。
④信:办事诚实可信。
4.言语:宰我,子贡。
言语:辞令。
5.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文献。
6.尝独立①,鲤趋②而过庭。
①独立:指孔子一个人站在那里。
②趋:按(àn)照礼的规定,臣子经过君主的面前,儿子经过父亲的面前,都要小步快走以示谨敬。
7.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时代,外交场合中多通过诵读《诗经》有关篇章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熟习《诗经》是外交人员从容应对的必要条件。
8.不愤不启①,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①启:开导。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
③隅(yú):方位。一般有四方。
④反:还复,这里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
9.赐也何敢望回?
望:比较,同……相比。
10.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与(yǔ):赞同。
11.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如切(qiē)如磋(cuō),如琢(zhuó)如磨:这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句子。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切,切(qiē)削(xiāo),加工玉器的方法。磋,磨治,加工象牙的方法。琢,雕刻,加工骨器的方法。磨,加工石器的方法。子贡这里引用诗句,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12.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①而在知来②者。
①往:过去的事,这里指已言已知的事。
②来:本来的事,这里指未言未知的事。
1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曰:“礼后乎③?”子曰:“起④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①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xuàn)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第三句当是逸诗。巧笑L美好的笑容。倩:面颊(jiá)美好。盼:黑白分明。素以为绚,即“以素为绚”,在素的基础上画彩色花纹。素,白色的绢(juàn),引申指白色的底子。绚,色彩繁盛的样子。
②绘事后素: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即先有了底子然后绘画。
③礼后乎:子夏从诗句的讨论联想到礼与仁义的关系,提出礼后于仁义即礼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看法。礼,指礼仪容止,相当于“绘”;仁义等美质相当于“素”。
④起:启发。
14.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指敢作敢为。兼,倍。
15.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述:传述,阐述前人成说使之流传。
1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作:创作,创造。
17.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①,《雅》《颂》各得其所②。
①乐正:音乐得到厘(lí)正。
②《雅》《颂》各得其所:《雅》《颂》,指乐曲而言。得其所,一指乐曲本身的音律得到协调,一指乐曲所使用的场合得到适当安排。
八、《高山仰止》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归与!归与!吾党①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③,不知所以裁之④。
①党:指家乡。
②狂简:狂:狂放。简:大,指志大。
③斐然成章:喻指文化知识已然灿然可观,即已“博学于文”。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有条理的花纹。④不知所以裁之:喻指弟子尚不知“约之以礼”。
2.子路,行行如①也。冉有、子贡,侃侃如②也。
①行行( hànghàng )如:刚强的样子。
②侃侃如:和乐的样子。
3.暴虎①冯河②,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③,好谋而成者也。
①暴虎:徒手搏虎。
②冯河:徒步渡河。
③惧:警惕、谨慎。
4.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②。”
①瑟:这里指子路鼓瑟的技巧和内容。
②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代房屋建在高台上,房屋前半部分是堂,用以举行吉凶大礼,堂后面是住人的室。人门后沿台阶走上去才能登上堂,经过堂以后才能进入室。这里是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妙。
5.颜渊死。子哭之恸。
恸:过分哀痛。
6.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①。夫子莞尔②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③?”
①弦歌之声:这是推行礼乐教化的表现。弦,指琴瑟。
②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③割鸡焉用牛刀:喻指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这是孔子欣喜时的玩笑话。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①。夫子循循然②善诱人,博我以文③,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④,卓尔⑤。虽欲从之,末⑥由⑦也已。
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几句是说孔子的学说高深难测,无所不在。
②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③文:文献。
④所立:指孔子创立的新说。
⑤卓尔:高高地竖立、超群出众的样子。
⑥末:无。
⑦由:途径。
九、《沂水春风》
(一)解释加点字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的如什么意思
居:闲居,平常。
2.千乘之国,摄①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②之以饥馑③;由也为之,比及④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⑤也。
①摄:夹。
②因:叠加,增添。
③饥馑:通常泛指饥荒。饥:谷物失收。馑:菜果失收。
④比及:等到。
⑤方:义。
3.夫子哂之。
哂(shěn):微笑。
4.方六七十,如①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②曰其礼乐,以俟③君子。
①如:或。
②如:若,至于。
③俟:等待。
5.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①,如会同②,端章甫③,愿为小相④焉。
①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②会同:这里泛指外交会见。会,指诸侯会盟。同,指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③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端,玄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这里都用为动词。
④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6.鼓瑟希,铿尔①,舍②瑟而作③,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④。
①铿(kēng )尔:形容推瑟发出的声音。
②舍:舍开,这里指放下。
③作:站起来。
④撰:述。
7.莫春①者,春服②既成,冠者③五六人,童子④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⑤,咏而归。
①莫(mù则何以哉)春:即“暮春”,夏历三月。
②春服:夹(jiá)衣。
③冠者:指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④童子:指成童,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
⑤舞雩(yú):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雩祭有歌舞,故称舞雩台。
十、《中庸之道》
(一)解释加点字词
1.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②矣乎!民鲜久矣。
①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
②至: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
①适(dí):亲厚。
②莫:淡漠。
③义之与比:即“与义比”,跟义在一起。指以义作为与人交往的依据。
3.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狷③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①中行:中道。这里指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
②与:交往。
③狂狷(juàn):狂,志向大而不切实际。狷,性情褊(biǎn)急而孤介自守。
4.礼之用,和为贵①。先王②之道,斯为美③,小大由④之。
①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以保持社会的安定。
②先王:指前代圣明的君王。
③美:善。
④由:遵循,遵从。
5.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
①和:和谐。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即对立的统一。
②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
6.乡原,德之贼也。
乡原(yuàn):指被乡民视为忠厚朴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原,通“愿”,谨慎老实。
7.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①讪(shàn):毁谤。
②窒:阻塞不通。
8.恶徼①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②以为直者。
①徼(jiāo):强取,掠夺。
②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十一、一词多义
(一)文
1.郁郁乎文(完美)哉
2.则修文德(指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以来之。
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
4.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为?
5.质胜文(文饰)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文献),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君子以文(文章学问)会友,以友辅仁。
8.子以四教:文(历史文献),行,忠,信。
9.文学(文献):子游,子夏。
(二)与
1.弗如也;吾与(赞同)女,弗如也。
2.不得中行而与(交往)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三)由
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经由,经历),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遵循,遵从)之。
3.虽欲从之,末由(途径)也已。
(四)党
1.君子矜(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结党营私)。
2.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类,类别)。
标签: 如或知尔的如什么意思 则何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