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乃吾国四大名楼之一,居于岳阳市西城。
登斯楼也,观阁草木阴翳,云雾泊淮。衔远山,吞长江,拢于一洞庭烟水。
至夫春和景明、秋殇雨淅,同迁客骚人一朝喜悲。
而或古仁人居庙堂高即忧民、处江湖远于忧君,一暮忧乐。
北通巫峡山耸耸、南极潇湘溪苑菀,参古及今,数风流人物观此胜状,述蓬勃儒生墨潋阁词。
风生水涟、万生滋润。孕伯乐赏游、喻诗生恻隐。
倘若客官不以得赏,要阁楼光熙盛世何妨?
有关中国古建筑岳阳楼的简介
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
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以水
路言,从岳阳出发,上溯长江,经三峡,可通巴蜀;顺长江东下,可达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乃至远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上溯,可与湖南76
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极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
岳阳楼包含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结,因而在近一千年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登上楼来,放眼望去,浑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湖直入眼底,令人陡然间心旷神怡,顿觉入了“无我无人”之境。
岳阳楼景区除主楼外,尚有朱德同志书写匾额的怀甫亭,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仙梅亭,取材于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传说的三醉亭,都具观赏价值。此外,鲁肃当年发布军令的点将台,书法碑廊,小乔墓,鲁肃墓都值移步一探以舒怀古之情。
岳阳楼下还有一个著名的诗书碑廊,该碑廊全长百米,式样为仿古回廊,古朴、庄重、典雅。
这一名楼建成的起因却是因为军事需要。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率军驻守巴丘,鲁肃为了在洞庭湖上操练
水军,在洞庭湖边的城头上建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一阅军楼便是岳阳楼的前身,至今岳阳楼景区范围还存有鲁肃阅兵处。至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
令张说谪守岳阳,遂扩阅军楼,称南楼,后又改名为岳阳楼。随后,岳阳的山青水秀和岳阳楼的雄伟引来了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
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纷沓而至,登天下楼、赏天下水,并写出上千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的《与夏十二登陆岳阳
楼》、李商隐的《岳阳楼》等均是语工意深的佳篇,遂使岳阳楼渐渐扩大了知名度。
但岳阳楼真正闻名天下,却是在北宋时,因了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俺的一篇《岳阳楼记》。庆万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州,他惜
岳阳山水之秀异,第二年便开始重修岳阳楼,修好后请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写信邀他的好友范仲淹为修葺一新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不负好友重托,一篇
《岳阳楼记》360余字,字字珠玑,成为千秋绝唱。其中的“余观夫巴陵胜状…”一段,述尽天下楼、天下水之胜景,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名句,则更成为中华民族久吟不朽的名句。正是因了这篇文情并茂的《岳阳楼记》,岳阳楼才声名远播中外,成为千古名楼。
岳阳楼主要景点介绍
【五朝楼观】
五朝楼观是专家通过对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历史文献及图文资料收集,精心研究后,绘制出岳阳楼图,并用青铜铸造而成,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青铜建筑群,堪称世界之最。
宋代滕子京重修之后的岳阳楼规模是最大的,结构是最复杂的,四面八角,二十四个屋檐,范仲淹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就是为这座楼阁而写的。当时的藤子京,不靠财政拨款,不搞集资摊派,能修筑出如此雄伟壮观的楼阁,居功甚伟。
元代岳阳楼是一座两层三檐的建筑。在元朝,中原地区是来自草原的蒙古族所统治,所以,元代的岳阳楼就带有一些蒙古族的风格特点。
明代的岳阳楼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是一个六边形的建筑,花纹装饰特别繁杂,上面还铸有宝顶,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曾在皇觉寺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当上皇帝后,他非常推崇宗教文化。所以,明代的岳阳楼就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唐代的岳阳楼古朴简单而又不失庄重。唐代的中国是泱泱大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世界各国的使节都纷纷造访。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日本,韩国。如今,还可以看到日韩的一些建筑跟唐代楼阁非常相似的。其岳阳楼三字牌匾由书法大师颜真卿书写。
清代岳阳楼,清代的建筑比较纤细秀美,非常精巧。岳阳楼三字牌匾的书写者是康熙皇帝。一座楼阁的牌匾由皇帝来书写,可见岳阳楼在那个时代是富有盛名的建筑,也是相当受重视的一个建筑了。每个朝代的岳阳楼,都与当代的历史息息相关。
【双公祠】
双公祠里面供奉的是滕子京、范仲淹。以前了解岳阳楼,洞庭湖,以及滕范双公的生平也许只能靠短短368字的《岳阳楼记》。这就显得比较笼统,比较模糊
了。双公祠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图片都形象生动的展示了二位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背景。二位同窗为学,同中进士,同朝为官。推行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因新政
失败而被贬至河南邓州。作为范仲淹政治上追随者和拥护者的滕子京,也难以幸免,被贬到岳州。
【碑廊】
碑廊,全长240米,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修建而成,如果从空中往下看,又犹如一把金钥匙,来开启前方五座铜楼的历史文化。里面收集了近150副历代名
家的书法作品,相当珍贵。对喜欢书法的朋友来说,这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了。新碑廊共公为四个片区,分别是领袖区、当代名家区、古代名家区、岳阳楼记
区。
【牌坊】
“南极潇湘”的牌坊,上面刻有一幅对联“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是清代名家张照所撰,意思是洞庭湖往南可以通过湘、资、沅、澧四水进入到湖
南的三湘大地,去欣赏潇湘月色;往北则可以通过长江进入到长江三峡中的巫峡,来欣赏巫山十二峰,一副对联概括了方位和两地的美景,写得非常之好。而它的书
写者则是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刘海粟老先生,刘老先生在1984年写对联时已90岁高龄,可他的落款却是“刘海粟年方90”,说他才90岁,说明了他年轻的
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主楼】
岳阳楼的主楼楼顶所悬“岳阳楼”三字横匾,是由我国大文豪、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这块楼匾比较有特色。首先它没有提字落款,第二岳阳楼是一座千古
名楼,但它的书写手法是一个从左至右的现代写法。关于这个楼匾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1961年,时任的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陈庚大将逝世,其胞弟
陈忆吾时任岳阳县文化馆长,准备赴京参加陈庚的追悼会。岳阳县委县政府就委托他请陈庚的夫人傅涯向毛主席求字。主席接到请求后非常谦逊的说:“岳阳楼是历
史文物,是座千古名胜,还是请历史学家郭老写更为合适。”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郭老。而郭老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回去写了好几幅三字楼匾送于主席挑选,但主席
挑来选去都不满意。他认为郭老是不是太紧张了,字写得很拘谨,放不开,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水平。无意中是撇见了郭老准备寄往咱们岳阳楼管理所信封上“至岳阳
楼管理所收”当中岳阳楼三字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于是红笔一圈,将信封寄到了咱们岳阳楼管理所来了,所以呢,这也就形成了咱们岳阳楼三字匾没有提名没有落
款,而且还是现在的写法这两个特色。
岳阳楼高19.42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它的规模形制是三楼中最小的,但它却是最有特色的。它是三楼中唯一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也是三楼中唯
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完整地体现出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和特色,其建筑特征可以用十字来概括: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江南三大名楼中黄鹤
楼有五层,滕王阁有七层,那么岳阳楼为什么只修三层呢?因为岳阳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孙子说:打仗时,求天时、地利、人和,方能百战百胜!所以岳阳楼
共三层,每一层分别代表天时、地利、人和!岳阳楼建于岳阳的西城门之上,没有打地基,犹如一座空中楼阁,它主要靠楼内四根直径为50厘米的楠木金柱承载绝
大部分重量,自楼底贯穿楼顶。岳阳楼每层都有高高翘起的檐角,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叫作飞檐。而且它每层檐角上的装饰物都不相同,一层为凤,二层是为龙,
三层为云,意为龙凤呈祥,凤在下龙在上,也看出当时男尊女卑的思想。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名字叫做盔顶。像这种拱而复翘的盔顶式构造在我国建筑史上是
独一无二的,从清代延续至今,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盔顶上有一座小塔,塔重为0.7吨,连同盔顶有近两吨的重量。岳阳楼是没有横梁的,那么,它如何能承
受此般重量呢?盔顶下方有一个形似蜂窝状木件,叫如意斗拱。事实上盔顶近两吨的压力就是由斗拱一分二,二分四共64个点分散两吨的压力。不但将楼顶与楼体
非常吻合的连接在一起,也起到一个美观的作用!在1983年落架大修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整个楼体全靠我国古代传统工艺用木料榫接而成,没有一颗铁钉,一
块砖石,结构非常严整精巧,是一个纯木的建筑,在大修后80%的木料都是延用清代的建筑,也就是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最后一次
重建的。整个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工艺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所以,称之为“岳阳天下楼”是名副其实的。而岳阳楼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为天下人
所知,最主要是因为它是一座灵魂的楼阁,它的灵魂出处就是千古雄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仅368个字,但内容博大,哲理精深。他的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洞庭湖上阴天和晴天两种不同景色的描写,向人们传达出不同的人生境界。有
一种天气叫做“霪雨霏霏”!很多人从表面上认为范仲淹描写的是洞庭湖下雨的天气,其实他是把人们经历失败挫折之后,这种悲观消极的心态,通过“霪雨霏霏”
给展现出来,于是人们便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另外一种景色叫做“春和景明”!当人们经历成功的时候,心态绝对是非常愉悦的。于是,“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这时范仲淹感叹着: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仁人志士应该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要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心情起落,亦不应因自身人事之升
迁沉沦而喜悲。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要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这八个字有深
刻的哲理,它成为当今众多商贾名流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范仲淹进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崇高思想。正是这一至理名言
将全文的思想升华到了全新的高度,成为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丰碑。与今天所提出的,以民为先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当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后,滕子京是喜出望外。于是马上请了当时的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大雕刻家邵竦雕刻,这在北宋当时,滕子京修楼、范
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和邵竦雕刻被合称为“巴陵四绝”名扬天下。很可惜当年滕子京修的岳阳楼和那块四绝匾只存在了短短的33年时间就被毁于宋神宗年间的一
场雷击大火之中,现在的这幅雕屏的书写者是清代大书法家、乾隆的提笔书法老师张照,同样相当珍贵。
关于岳阳楼的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盔顶建筑。
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楼台落成,滕子京又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戌边,见其书信后写下了《岳阳楼记》。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
扩展资料: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岳阳楼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斯文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来引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在岳阳楼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清朝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雄鸡一唱天下白”,岳阳楼迎来了第一缕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对共进行了彻底的重修,重修后的岳阳楼,保持了原有的规模和结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使岳阳楼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楼地面改铺古代青,厅中的四根楠木大柱,为旧楼原物;宋代的四个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国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砖墙,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二楼为使登临者视野更加开阔,加大了游廊空间,楼堂正面悬挂着清著名书清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12块紫檀木组成,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沦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岳阳门如果站在岳阳楼临湖西门向岳阳楼望去,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由巨型花岗岩石砌成的拱形门洞,那三个刻在青石匾上的金色大字--“岳阳门”看似笔力清瘦而不失端庄凝重,它是岳阳知府黄凝道于乾隆于卯年(1747年)嘉平月题写的,现在已成为极其珍贵的文物了。
岳阳门就是岳阳的古城西门,古时候,岳阳有五座城门,叫湘春门的是东门,叫迎薰门是南门,叫楚望门的是北门,西门就是岳阳门,还有一座小西门,除岳阳门保存至今外,其它各门均已倾废,岳阳门,高约4米,宽2米余,长近42米,加之建在岗丘上,上跨雄伟的岳阳楼,下临浩淼的洞庭湖水,显得格外的壮观,怪不得唐朝杜牧有“城高倚峭,地胜是楼台”的感叹。
要讲岳阳门的历史,还得从三国时算起,那时修筑巴丘城,城垣跨岗越岭,西临洞庭,地势十分险要,以后各代均在此设城池,再没有迁移过,唐朝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就是描写的这里,后来逐年废毁,到民国手里就剩岳阳楼下这一段近百米的古城墙了,据记载,这段城墙还是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时重修的。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据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阁。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不久就塌毁了。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修岳阳楼后,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这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咸丰年间,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娄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然其后再度圮毁。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解放后,三醉亭经过几次维修,但因基础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滨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在民间流传着他许多故事。
据辞海中记载:“(吕洞宾)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现在的“三醉亭”,是一座仿宋建筑的方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庄重。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潇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上并有吕洞庭所作的一首七绝:“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画屏两边挂着由清代方功浚撰书的一幅对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楼上,吕洞宾的木雕像端坐在一个神盒龛里。他一手举杯,一手持书,神态十分端庄。龛额上题有“诗酒神仙”的字样。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角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筒瓦,状如出水碧荷。
仙梅亭初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当时,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阳楼时,同建此亭,并命名为仙梅堂。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在遗址上复建其亭,同时改仙梅堂为仙梅亭。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全面重修时,仙梅亭也得了一次上大的修葺,并将仙梅亭改为留仙亭。时隔不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知府张德容在重建岳阳楼时,又将留仙亭复改为梅亭。解放后,此亭又经过多次修缮,一直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有关仙梅亭的传说很多,且说法不一,真正以文详细记载的还是现在仙梅亭中竖立的那场合青石板。一面是知县熊懋奖维修岳阳楼时,请画工临摹的一幅梅花图,另一面是他亲自著文记载其事的刻碑。
小乔墓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怀甫亭座落在岳阳楼院内临湖五坪台,经“岳阳门”沿石级而下,至点将台往南100米处。
怀甫亭建于1962年,也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之际。当时世界有关组织将杜甫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为了怀念这位忧国忧民的“诗圣”,岳阳市人民便在杜甫晚年活动过的地方建了这座小亭,命名为“怀甫亭”。
“怀甫亭”是一座玲珑典雅,坐南朝北的方形小亭。它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翅首脊饰精美,藻井彩绘鲜艳。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北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北面檐下县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金光闪闪的大字,出自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之手。匾额西亭柱上挂着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吴丈蜀于1979年撰书的一幅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杜甫一生的遭遇十分的惋惜和无限的怀念之情。
据史料记载:杜甫晚年曾由四川乘舟入洞庭,流寓岳州。当时,他已究悉潦倒,家贫如洗,唯有一叶孤舟,子然一身飘流江湖。他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百感交集写下了多首感人的诗篇。特别是《登岳阳楼》一诗,寥寥四十个字,既写出了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壮观,也道也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国事的多。那忧国忧民之心。感人肺腑,憾人心魄,成为千古绝唱点将台年,孙权派鲁肃率一万多名将士来到岳阳,准备与刘备争夺荆州。鲁肃来后认真实施孙权的政令,修筑巴丘城(今岳阳城),加紧操练水军,在城西依山临水的地方建起了一些军事设施,做好战争准备,点将台就是其中之一。
点将台位于城门外的湖边,由麻石砌成,南北各有台阶下湖,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古城楼,檐牙高啄,两头雕刻着龙头,顶上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上述文章内容就是对岳阳楼简介和湖南岳阳楼简介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其他更多疑问请关注华展网。
标签: 岳阳楼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