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梦魇:隐翅虫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仲夏时节,回忆起童年时的夏天,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可以和小伙伴在田野间疯跑,树下乘凉,下河游泳;恨的是野外总有让人生畏的各种动物:蚂蝗、牛虻、马蜂和隐翅虫。
而提起隐翅虫,肯定有许多人对其谈之色变,大多数没接触过隐翅虫的人,也肯定在网上看过隐翅虫咬完人后的惨状,实在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隐翅虫:打死还是吹走?
如果隐翅虫突然间出现在身上,你会选择怎么做呢?男性肯定会一巴掌拍下去,直接将其打扁,而女性肯定会尖叫着把虫子用手弹走或者用嘴吹走,那么对于隐翅虫来说,哪种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事实上说女孩们的做法才是最为正确的,如果用力将隐翅虫拍死在身上,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谂隐翅虫皮炎。所以吹走或者弹走隐翅虫才是正确的方法。
隐翅虫确实有毒
在去年夏末,我的一个朋友就因为发现手臂上趴着一只身体细长的虫子,不由分说当场一巴掌就把虫子拍成了肉泥。
而皮肤上也溅上了虫子的体液,随后几天内,接触过虫子体液的皮肤开始长满了水泡和红疹,最后他才知道,他打死的虫子就是让人谈之色变的隐翅虫。
这也导致许多人将隐翅虫和马蜂、蜱虫 相提并论,认为隐翅虫也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致人死亡。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种类繁多的隐翅虫
在自然界中,其实隐翅虫是一类昆虫的总称,归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生物,又被称作影子虫或者青腰虫。目前在全球已发现近千属、21000种隐翅虫,它们的种类极为繁杂,一般体长从1cm至8cm不等。
从隐翅虫的外表上来看,看不到它们的翅膀,其实隐翅虫也是有翅膀的,并且能够飞行。有昆虫学家利用每秒钟可拍摄600张照片的高速摄影机才看清了隐翅虫是如何张开翅膀飞行的。
有毒隐翅虫仅占小部分
大多数人都认为隐翅虫对人有攻击性,并且有非常强的毒性,其实隐翅虫分为有毒隐翅虫和无毒隐翅虫,有毒的隐翅虫大约260种左右。在我国分布的毒隐翅虫包括:黑足毒隐翅虫、黄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这三种。
有毒的隐翅虫,其外表颜色较为鲜艳,主要为黑黄撞色分布,在颈部和腹部为鲜艳的橘色,而在胸和尾部则为黑褐色。
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份,隐翅虫会大规模地出现,它们喜欢在潮湿处活动,并且对光较为敏感,喜欢向高处攀爬,所以经常可以草叶的尖端发现它们。隐翅虫以腐烂的动植物或者各类小型昆虫为食。
隐翅虫的毒性真的有网络上渲染得那么强悍吗?
其实,九成以上的隐翅虫是没有任何毒性的,剩下的有毒隐翅虫中的大部分含毒较少,也不能对人造成伤害,只有个别隐翅虫才会让人患上隐翅虫皮炎,并且它们的毒素也不致命。
那么为什么网络上患上隐翅虫皮炎的人反应如此强烈呢?许多隐翅虫经常和一种叫作毒葛的植物伴生,当有人接触到毒葛时,便会引起中毒,毒葛要比隐翅虫的毒性强百倍。
毒葛目前广泛地分布在美洲和亚洲,是一种能长着藤蔓可以攀附的绿叶植物,因为它能长得很高,所以有着向高性的隐翅虫非常喜欢顺着毒葛的藤蔓向上爬,和毒葛伴生。
毒葛虽然看上去人畜无害,其实它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植物,它可以产生大量使人过敏的油状有机含毒液体:漆酚,它可以使人产生过敏性皮炎、疱疹、肿胀等,对有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大量地接触毒葛可能会致命。
所以有人因为毒葛产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就归罪于隐翅虫,认为隐翅虫才是罪魁祸首,其实这是错误的,隐翅虫的毒性根本不致命。
隐翅虫的体液有毒
隐翅虫皮炎是因为拍碎有毒隐翅虫,导致它的体液和人体皮肤接触所导致的。隐翅虫的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液体,无论是卵、幼虫、蛹还是成虫,都有这种液体的存在,这是它们保护自己最有力的武器。
所以当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体上之后,千万不要用力拍打它们,而是尽快弹走或者吹走。
当皮肤溅上隐翅虫的体液,会出现灼痛感,导致出现红斑、疱疹,严重者会有恶心、发烧等症状,但经过治疗后,大约10多天便可以痊愈。
实事求是地说,个别隐翅虫虽然可以伤害人类,但隐翅虫绝对不是一种害虫。它们经常以农作物上的害虫为食,保护玉米、小麦、棉花和豆类等多种植物。
例如蚜虫,飞虱、叶蝉及蓟马等害虫都在其食谱之上,在清除害虫这一方面,隐翅虫是人类的得力助手。
隐翅虫在农业和医学领域中,均有大用处
此外隐翅虫毒素还被应用到医疗科学中,科学家发现隐翅虫的毒素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阻碍蛋白质与DNA的快速合成,致使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的溶解。效果优于溶血卵磷脂的近千倍。
所以隐翅虫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它的毒素可以快速地破坏组织细胞,随后还能使它完整地恢复。正像蛇毒可以做成蛇毒血清,帮助被蛇咬伤的人,科学家也应用隐翅虫的毒素,帮助治疗皮肤顽症。
了解了隐翅虫后,你们还觉得它可怕吗?我们对隐翅虫的误会是否太深了呢?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